全日制药物分析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704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药物分析学是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活性、毒性等成分分析方法及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它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储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等。近年来,在与医学、化学、生物学及药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服务支撑”向“创新引领”的战略转变。药物分析科学已不仅仅是药物质量检验的工具,在新药研发、药品质量评价、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以及食品与药品环境检测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好药学专业理论基础、较强药学尤其是药物分析学创新性研究能力以及较高综合素质的药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在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从事药学尤其是药物分析学相关科研、技术指导、教学和管理工作。具体要求为:
(一)具有扎实而宽厚的药物分析学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药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近期的动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掌握有关药物质量信息的获取途径、先进的分离分析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现代药物分析学的进展与动向。
(三)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一门外语,能够快速地查阅与药学学科有关的文献和技术资料。
(四)能独立从事药物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中有关质量的控制、评价和分析处理,并提出科学结论。
(五)能针对药物质量问题进行具有一定开拓性内容的研究,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在科研与生产单位、或高等院校从事药物分析学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一)药物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研究
(二)药物分析新材料研究
(三)制药废水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
四、培养方式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以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培养方式为:
(一)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与药学其它学科交叉培养。并与有关研究部门和企业联合培养,同时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有关人员协助指导。
(三)采用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生掌握药物分析学和其他药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药物分析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按《我校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25学分、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入学硕士研究生,补修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
七、必修环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或实践活动,记2学分。
(一)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6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后须写出不少于500字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记载成绩,记1学分。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在学期间须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践环节完成后填写实践环节考核成绩报告单,经有关人员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记载成绩,记1学分。
八、学位论文
基本要求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1.5年。
(2)入学后通过讲座、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
(3)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选题要严格把关。硕士研究生导师应与所指导的学生至少在开题前2个月确定选题。开题报告通过后,如果学位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一般情况结合中期考核一并进行),并及时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备案。
(4)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5)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论文工作应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科学的研究方法,使硕士生在科研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
(6)硕士学位论文需通过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前审核和答辩三个环节。开题报告一般在2年级第一学期进行,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学术论文应在主体上按开题报告计划进行。中期检查一般在3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并设立黄牌警告制度。
(7)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树立优良学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所有拟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外审前,须进行学位论文原创性检测。检测要求遵照《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检测暂行办法》执行。
(8)答辩前审核一般在答辩前一周内进行,根据提交论文情况及内审、外审专家意见学院学位委员会可以做出同意答辩、推迟答辩的意见。答辩一般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硕士研究生应按照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同行专家评审及论文答辩。根据硕士学位论文及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及学院学位委员会可以做出通过与不通过的结论。对答辩不通过者做出半年内在此答辩和一年内在此答辩的结论。再次答辩不通过者将不能获得硕士学位。
(9)硕士生在学期间,需根据学校对硕士生在学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和所在学科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术论文的发表要求,方可要求审议学位。
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